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 ——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第二讲

发布时间:2023-05-24   文章作者:   浏览次数:939


各种围绕着手机而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,在太多家庭里扮演了“麻烦制造者”的角色。社交网络、电子游戏、青少年亚文化……对青少年而言,手机的存在,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通往互联网花花世界的终端窗口;与此同时,当孩子们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徜徉的时候,家长们也难免担心:孩子是否会沉溺于虚拟世界,忽视了学习与生活本身,又会不会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下“学坏”。

 

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,而是当作与电脑一样的工具:上网、聊QQ、玩游戏、视频、下载、发短信……手机本来能给孩子的学习、生活带来很多便利,然而在今天的孩子手上,手机却成了孩子学业下滑的罪魁祸首。

 

 

沉迷手机会带来以下各种伤害

1.危害身体健康,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容易造成颈椎变形,头晕眼花,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,导致神经紊乱;

2.长时间、常在黑暗的地方看手机会损伤视力,导致眼睛干涩,流眼泪,更容易近视;

3.影响睡眠质量,导致失眠、多梦;

4.影响学习,精力不济,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,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,上课效果无法保证,学习没有劲头;

5.影响性格,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,不善于和人进行沟通和交流,性格孤僻,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,会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;

6.网络里不真实的信息知识也会扭转孩子们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,一旦影响了孩子们的人生观,将有可能把孩子们带上犯罪的道路。

 

孩子丢不掉手机的原因分析

1.社会氛围影响。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。青少年耳濡目染,对手机十分渴望和向往。

2.家庭氛围的影响。冷淡、无趣、压抑的家庭氛围致使青少年想要逃离和无视,在虚拟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抒发自己的压抑、感受新奇世界带来的快乐。 

3.有梦想,想进步,但面对具体困难缺乏毅力,梦想被顺手的手机废了; 

4.在现实生活中成就感少,通过虚拟世界可以收获许多; 

5.不善交往,不主动交友,内心孤独又渴望被肯定,希望得到温暖; 

6.家庭包办太多,缺乏对艰辛生活的体验与感悟,缺乏生活压力,责任意识不强。

怎样才能让孩子脱离对手机的依赖呢?

1.营造家庭环境。

家长应该把对孩子的关心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来,放下手机、回归角色,给孩子做好榜样,让孩子在生活中能找到情感寄托和心理依靠。手机只是问题的“替罪羊”,问题的关键在于亲子关系。每个家庭的背后都有各自的问题,有的是因为家里的气氛过于压抑,孩子只能在手机里喘一口气,得到减压。遇到手机成瘾问题,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将手机拿走,或是砸掉手机。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玩手机、为什么需要手机、手机可以带给孩子什么、孩子是不是在家庭中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;了解孩子是怎么一步步深陷手机之中,而在这当中家长又做了什么事情。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小孩看待,强硬地让孩子改正,这样下去只会让亲子关系更加恶化,变成敌我关系,而且问题还得不到解决。家长应该要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,想着如何帮助孩子。

 

 

2.生活体验。 

说工作艰辛不如让孩子体会辛苦,创造让孩子独立体验艰辛生活、微薄回报的机会,让孩子真正体会到“读书能改变生活”的道理。

3.理解孩子

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。如今,大多数成年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手机成瘾行为,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得到锻炼的青少年陷入手机情有可原,父母不应以过于激烈的方法对待孩子,这只会适得其反。父母应充分理解孩子,保持耐心、循序渐进。

4.引导方向、根植目标。

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,需要先尊重孩子的意见,看他用手机主要想做什么。如果没有问题,我们其实可以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。

只是需要在正确观念上多加引导、谈心就好。如果孩子不容易控制自己,那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,玩手机的时长、次数、话费等,然后按照约定坚决执行。

如果孩子违反了约定,那就按相应惩罚办法执行。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对待孩子因为不能玩手机而产生的情绪要接纳。因为人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,有欲望不能被满足而丧气的时候,孩子也一样。所以,孩子偶尔抱怨时,我们要知道这是正常的,理解他,然后继续按约定执行就好。

 

 

5.家长做好榜样示范

家长要以身作则,从自身做起,在自己小孩面前做好示范,做好表率。多进行亲子沟通,亲子互动,在孩子面前尽量多树立阅读正面形象,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。帮助孩子在学业上看到希望,能尝试到相应的成就并得到及时的肯定。

 

6.多进行户外运动

家长要鼓励和带动自己的孩子多进行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,保证每天户外活动,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,保护视力。

同学们、家长们,面对明天的挑战和机遇,我们应该自信、自强,智能手机需要我们智慧使用。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,放开思维,放飞梦想!

 

 

供稿:詹方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