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识,使之更深地意识到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,使幼儿园的环境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,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,让环境与幼儿对话、与家长对话,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。12月15日上午,在园长刘凤芝的统筹安排下,副园长和奕杉、孙婧涵,保健老师李梅,带领小、中、大班三位年级组组长对全园进行了环境创设评比活动。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指出: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,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,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。本次环境创设评比主要内容涉及班级的布局规划、各区域功能与资源的利用、废旧材料利用、幼儿学习轨迹体现以及低结构材料的投放。本次评比活动以讲解、参观、交流的方式进行。各班老师担任讲解员对本班环境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、设计思路、空间布局、区域规划等方面依次进行讲解。讲解完毕后由参评教师进行交流发表深层看法,对其中的亮点进行学习,对表现出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建议,开展互动式研讨交流,拓宽环境创设新思路,进一步优化班级环境创设。
大一班的老师利用废旧泡沫箱和沙子制作了沙盘,孩子可以用废旧水彩笔,练习写名字;大二班的老师将锡纸投放到美工区,孩子们根据主题内容自由的创作;中一班的老师将防水桌布裁成小块,便于孩子们拿放与使用,不用担心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;小班的老师们将教室布置的温馨又舒适,让孩子们对班级逐渐产生归属感。
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,将幼儿的表征、创作、学习进行富有教育性的呈现。与之前相比,幼儿的参与明显增多。老师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布置教室,而是让孩子们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。他们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各种装饰和手工艺品,让教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。
幼儿园的环境从成人视角转变成儿童视角,这是教师的教育观、儿童观转变的结果,在这里,儿童的发展与需求被成人看见、看懂,更重要的是在环境中,儿童能感受到自己、看见自己、看懂自己,进而感受到同伴、看见同伴、看懂同伴。
撰稿人:孙婧涵
审核人:刘凤芝